三僚曾真君:良辰吉日暖金井
“金井”一词,最初指的是整个墓坑,后来金井的概念发生变化,由原来整个墓穴大槽的金井变为专指棺床下边的那个小孔洞。宋、辽、金民间砖石大墓,以及历代帝陵,特别是明、清两朝帝陵玄宫内棺床正中央的位置,都有一个圆形或方形的深孔,下及生土,这便是颇具神秘色彩的又一“金井”现象。
在很多地方,都有这样一个习俗,就是在葬祖时,在放下棺材或金罐时,先用艾草放在挖好的金井里点燃燃烧,名曰“暖金井”;还要把金罐打开放艾草在金罐里烧一下,或者在金井内烧冥纸,名曰“暖金”。
我国南方一些地区,如客家人的二次捡骨葬,把骸骨称作“金条”,故有“葬金”之说。《梦林玄解》:“殡者会际宾兴,葬者黄金入柜。金井龙池,玉城马脊,前有案而后有靠,下有土而上有天,祀享千秋,安藏万载。”把盛放骸骨的陶瓮或放置骨罐的洞穴亦称作“金井”。两广风俗,在山地开挖墓穴叫做“开金”;从上面开挖竖穴,下葬时叫“下金”;从侧面开挖横穴,下葬时从侧面推进骨灰罐,叫做“进金”;在金井内烧冥纸称作“暖金”。